400-1818-932


服务项目

Product Center


结构检测

结构检测是通过科学手段对建筑结构(如梁、柱、板、墙、节点等)的力学性能、损伤状态及安全性能进行系统性评估的过程,旨在验证结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、识别潜在安全隐患,并为加固或修复提供数据支持。
1500元/份
500元/份
  
结构检测是通过科学手段对建筑结构(如梁、柱、板、墙、节点等)的力学性能、损伤状态及安全性能进行系统性评估的过程,旨在验证结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、识别潜在安全隐患,并为加固或修复提供数据支持。

一、概述

结构检测是通过科学手段对建筑结构(如梁、柱、板、墙、节点等)的力学性能、损伤状态及安全性能进行系统性评估的过程,旨在验证结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、识别潜在安全隐患,并为加固或修复提供数据支持。
检测意义

1. 安全性验证:确保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、刚度及稳定性;

2. 质量验收:检查施工缺陷(如裂缝、钢筋移位、混凝土强度不足);

3. 服役性能评估:监测老化、疲劳、灾害(地震、火灾)后的结构性能退化。


二、检测标准与规范

1. 国内标准

· 《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》(GB/T 50784-2013):涵盖混凝土、钢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;

· 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》(GB 50023-2009):既有建筑抗震性能检测与评估;

· 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(GB 50204-2015):混凝土强度、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。

2. 国际标准

· ISO 13822:2010:既有结构可靠性评估基础;

· ASTM E8/E8M-22:金属材料拉伸试验;

· EN 1990:2002:结构设计基础规范(含检测要求)。

3. 典型指标限值

检测项目

标准限值

适用对象

混凝土抗压强度

≥设计强度等级(如C30≥30 MPa)

梁、柱

钢结构焊缝裂纹

长度≤2 mm,深度≤1 mm

钢梁节点

建筑整体倾斜率

≤0.3%(H/1000,H为建筑高度)

高层建筑


三、检测设备与技术

1. 核心设备

· 应变与变形检测

o 电阻应变片:精度±1 με,量程±5000 με(局部应力测试);

o 光纤光栅传感器(FBG):分布式应变/温度监测(精度±0.5 με);

o 激光测振仪:非接触式测量振动频率(分辨率±0.01 Hz)。

· 缺陷与损伤检测

o 超声波检测仪(UT):探测混凝土裂缝深度(误差±5 mm);

o 红外热像仪:识别空鼓、渗漏(温差≥2℃为异常);

o 地质雷达(GPR):扫描钢筋位置、保护层厚度(精度±3 mm)。

2. 辅助设备

· 结构健康监测系统(SHM):集成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数据;

· 三维激光扫描仪:生成结构三维模型(精度±2 mm);

· 伺服液压加载系统:模拟地震荷载(频率0.1-50 Hz)。


四、检测流程

1. 前期准备

· 方案设计

o 确定检测目标(强度、刚度、损伤等);

o 选择检测方法(非破坏性/微破损)及设备;

o 布设测点(应力集中区、节点、跨中)。

· 环境控制:记录温度、湿度等干扰因素。

2. 现场检测实施

· 混凝土强度检测

0. 回弹法初测,钻芯法验证(芯样直径100 mm);

1. 计算推定强度(修正碳化深度影响)。

· 钢结构焊缝探伤

0. 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焊缝内部缺陷(气孔、未熔合);

1. 磁粉探伤验证表面裂纹。

· 振动模态分析

0. 激振锤敲击结构,采集振动响应信号;

1. 分析固有频率、阻尼比及振型(与有限元模型对比)。

3. 数据分析与报告

· 数据验证:剔除异常值(如应变片失效数据);

· 安全评估

o 计算安全系数(实测应力/许用应力);

o 判断裂缝扩展趋势(基于断裂力学模型);

· 报告输出:检测数据、三维损伤分布图、加固建议;

· 示例结论“主梁跨中混凝土强度28.5 MPa(设计C30),挠度18 mm(超限15 mm),建议粘贴碳纤维布加固”。


五、费用与周期

1. 费用构成

· 常规检测

检测项目

单价(万元)

混凝土强度检测(回弹+钻芯)

0.5-1.5/构件

钢结构焊缝探伤(超声波)

0.8-2.0/延米

建筑整体倾斜监测

3-8/栋

· 复杂检测

o 结构抗震性能评估:10-30万元(含振动台试验);

o 三维激光扫描建模:5-15万元。

2. 检测周期

· 小型结构(如单层厂房):3-7天;

· 大型项目(如超高层建筑):1-3个月;

· 单项检测

检测类型

耗时

混凝土强度检测

1-3天

钢结构探伤

2-5天

振动模态分析

1-2周


六、实际应用

1. 超高层建筑风振监测

· 案例:某400 m超高层顶部加速度实测0.18 m/s²(允许0.15 m/s²),安装TMD(调谐质量阻尼器)后降至0.12 m/s²,提升使用舒适度。

2. 桥梁支座病害诊断

· 案例:某跨江大桥支座位移异常,光纤传感器监测发现橡胶老化,更换支座后位移恢复设计值,避免结构失稳。

3. 历史建筑抗震加固

案例:某砖木古建筑经检测抗震承载力不足(安全系数0.8),采用碳纤维加固墙体后,抗震性能提升至1.2,满足GB 50023要求。

联系我们
电话:400-1818-932
邮箱:info@fosunfowa.com
微信:fosunfowa
地址:上海市万芳路515号A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