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1818-932


服务项目

Product Center


控制系统联调

控制系统联调是通过集成机械设备的电气、液压/气动、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等子系统,验证其协同工作能力并优化整体性能的关键环节。
2000元/份
500元/份
  
控制系统联调是通过集成机械设备的电气、液压/气动、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等子系统,验证其协同工作能力并优化整体性能的关键环节。

一、概述

定义
控制系统联调是通过集成机械设备的电气、液压/气动、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等子系统,验证其协同工作能力并优化整体性能的关键环节。其核心是确保控制逻辑、动态响应及安全保护机制符合设计要求,实现设备从“单机运行”到“系统协同”的无缝衔接。

核心目标

1. 功能协同性:验证PLC、驱动器、传感器等组件的数据交互与动作同步性。

2. 动态性能优化:调整控制参数(如PID增益、滤波时间)以提升响应速度与稳定性。

3. 安全合规性:确保系统符合功能安全标准(如ISO 13849、IEC 61508)及紧急停机要求。

分类

· 单机联调:单一设备的控制回路与执行机构协同测试(如数控机床主轴与进给轴联动)。

· 产线联调:多台设备组成的生产线协同控制(如汽车焊接线机器人同步作业)。

· 跨系统联调:与上位机(SCADA/MES系统)的数据通信与远程控制验证。


二、检测标准

1. 国际标准

· IEC 61131-3(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语言标准):规范PLC程序结构与逻辑控制。

· ISO 13849-1(机械安全-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):PL(性能等级)与DC(诊断覆盖率)要求。

· IEC 61800-5(调速电气传动系统安全要求):STO(安全扭矩关断)功能验证。

2. 地区标准

· 中国GB/T 15969(可编程控制器)、GB 28526(机械安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)。

· 欧盟EN 62061(功能安全标准)、EN 60204-1(电气系统安全要求)。

· 美国NFPA 79(工业机械电气标准)、UL 61800-5(变频器安全认证)。

3. 行业专用标准

· 汽车制造ISO 10218(工业机器人安全要求)、IEC 61326(EMC测试)。

· 电力设备IEEE 1547(分布式能源并网控制要求)。

· 半导体设备SEMI S2(设备控制系统安全规范)。


三、检测设备

1. 核心设备

· 工业通信协议分析仪

o 功能:解析PROFINET、EtherCAT、Modbus等协议数据流,诊断通信延迟与丢包率。

o 型号Wireshark(软件)+ Hilscher NetTap(硬件)。

· 实时仿真测试平台

o 功能:模拟传感器输入、负载突变等工况,验证控制算法鲁棒性。

o 型号dSPACE SCALEXIO、NI VeriStand。

· 安全功能测试仪

o 功能:注入故障信号(如传感器短路、通信中断),验证安全回路响应(如SIL 2等级要求故障响应时间≤100 ms)。

o 型号HIMA Safety Test System。

2. 辅助工具

· 数据采集系统

o 设备HBM QuantumX(同步采集振动、温度、电流等多物理量信号)。

· 示波器与逻辑分析仪

o 型号Keysight DSOX1204A(分析PWM波形、编码器信号抖动)。

· 可编程负载模拟器

o 型号Chroma 63200(模拟电机惯量突变、冲击负载)。


四、检测流程

1. 联调前准备

· 文件确认:核对控制逻辑图、I/O分配表、安全功能规范(如安全回路图纸)。

· 子系统预调试

1. 独立验证PLC程序、伺服驱动器参数、传感器校准(如激光位移传感器精度±0.005 mm)。

2. 静态联调

· 通信测试

1. 通过协议分析仪检测PLC与驱动器通信周期(如EtherCAT周期≤1 ms,抖动≤±10 μs)。

2. 验证数据一致性(如编码器反馈值与PLC接收值偏差≤±1 LSB)。

· 安全功能验证

3. 触发急停按钮,测试安全回路切断时间(≤0.1 s,ISO 13849-1要求)。

4. 模拟安全传感器(光栅、安全地毯)触发,验证设备停机逻辑。

3. 动态联调

· 单轴运动控制

1. 伺服电机空载运行,调整PID参数(如Kp=2.5,Ti=0.3 s),消除超调(目标:阶跃响应超调量≤5%)。

2. 使用激光干涉仪验证定位精度(如±0.01 mm,GB/T 17421.1标准)。

· 多轴协同性测试

3. 执行圆弧插补(如数控机床X/Y轴联动),测量轨迹误差(圆度误差≤0.03 mm,ISO 230-4)。

4. 验证机器人TCP(工具中心点)与视觉系统的坐标同步性(偏差≤±0.1 mm)。

4. 系统优化

· 抗干扰测试

1. 注入电磁干扰(如30 V/m场强,频率80-1000 MHz),验证系统通信稳定性(EN 61000-4-3)。

· 负载突变测试

2. 突加负载(0→100%额定扭矩),监测速度恢复时间(≤0.5 s)与波动(≤±2%)。

5. 验收与报告

· 数据记录:整理通信延迟、定位误差、安全响应时间等关键数据。

· 整改措施:针对未达标项优化(如增加通信冗余、调整滤波器参数)。


五、费用与周期

1. 费用构成

· 设备投资

o 基础测试设备(示波器、协议分析仪):10万-50万元。

o 高端仿真平台(如dSPACE):100万-500万元。

· 第三方测试费用

o 中小型设备(如数控机床):3万-10万元/台。

o 复杂产线(如汽车总装线):50万-200万元/项目。

· 认证服务

o CE认证(含安全功能评估):8万-20万元。

o SIL 2功能安全认证:15万-40万元。

2. 周期

· 单机联调:1-2周。

· 产线联调(含多系统协同):1-3个月。

· 加急服务:额外支付30%-50%费用,周期缩短30%。


六、实际应用

1. 数控机床联调案例

· 问题X/Y轴联动时圆度误差0.05 mm(要求≤0.03 mm),原因为伺服增益不匹配。

· 优化:调整交叉耦合补偿参数,误差降至0.02 mm,通过ISO 230-4验收。

2. 汽车焊装线联调

· 场景6台机器人同步焊接时通信延迟(周期1.5 ms→要求≤1 ms),导致焊缝错位。

· 措施:优化EtherCAT拓扑结构,增加交换机,周期压缩至0.8 ms。

3. 光伏逆变器并网联调

· 案例:逆变器与电网控制器通信丢包率5%(要求≤0.1%),导致功率波动。

改进:更换光纤通信模块并启用协议重传机制,丢包率降至0.05%。

联系我们
电话:400-1818-932
邮箱:info@fosunfowa.com
微信:fosunfowa
地址:上海市万芳路515号A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