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概述
大气污染物检测是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、气态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物(VOCs)的系统监测与分析过程,旨在评估空气质量、识别污染源、指导治理措施并保障公众健康。
核心检测目标:
1. 污染源解析:识别PM2.5、臭氧(O₃)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(如工业排放、机动车尾气)。
2. 健康风险评估:量化污染物(如苯并[a]芘、重金属)对人体呼吸系统及致癌风险的影响。
3. 合规性验证: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(如GB 3095-2012)及国际(如WHO、EU)标准。
检测对象分类:
· 颗粒物:PM2.5、PM10、黑碳(BC)、扬尘(TSP)。
· 气态污染物:SO₂、NOₓ、O₃、CO。
· 痕量污染物:苯系物(BTEX)、多环芳烃(PAHs)、重金属(Pb、Cd)。
二、检测标准
污染物类型 | 国际标准 | 国内标准 | 限值示例 |
颗粒物(PM2.5) | WHO 2021指南(年均值≤5 μg/m³) | GB 3095-2012(二级标准年均值≤35 μg/m³) | 日均值≤75 μg/m³ |
SO₂ | EPA Method 6C(紫外荧光法) | HJ 482-2009(甲醛吸收-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) | 年均值≤60 μg/m³ |
O₃ | ISO 13964(紫外光度法) | HJ 590-2010(紫外光度法) | 最大8小时均值≤160 μg/m³ |
苯并[a]芘 | EPA Method TO-13A(GC-MS) | HJ 647-2013(高效液相色谱法) | 年均值≤0.001 μg/m³(GB 3095) |
重金属(Pb) | ISO 17294-2(ICP-MS) | HJ 657-2013(环境空气铅测定法) | 年均值≤0.5 μg/m³ |
三、检测设备
检测技术 | 设备/系统 | 应用场景 | 检测限 | 优缺点 |
β射线法 | 颗粒物监测仪(Thermo Scientific 5014i) | 环境空气PM2.5/PM10连续监测(μg/m³) | PM2.5:0.1 μg/m³ | 实时数据,需定期更换滤膜 |
紫外荧光法 | SO₂分析仪(Ecotech EC9810) |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(0-500 ppb) | SO₂:0.5 ppb | 高灵敏度,抗干扰性强 |
差分吸收光谱(DOAS) | 长光程DOAS系统(OPSIS AR500) | 区域O₃、NO₂分布监测(km级光程) | O₃:1 ppb | 大范围覆盖,但依赖气象条件 |
气相色谱-质谱(GC-MS) | 实验室级GC-MS(Agilent 8890/5977B) | 苯系物、PAHs痕量分析(ng/m³) | 苯:0.01 ng/m³ | 高精度,需实验室前处理 |
激光雷达 | 气溶胶激光雷达(LIDAR) | 垂直剖面PM2.5监测(0-5 km高度) | 空间分辨率:10 m | 三维可视化,但成本高昂 |
四、检测流程
1. 采样与预处理
· 颗粒物采样:
o 滤膜法:使用石英滤膜(PM2.5切割头)采集24小时样品,恒温恒湿称重(HJ 656-2013)。
o β射线法:自动换膜,每1小时记录一次数据。
· 气态污染物采样:
o 吸收液法:甲醛吸收液捕集SO₂,显色后分光光度计测定(HJ 482)。
o 罐采样:苏玛罐采集环境空气,GC-MS分析VOCs(EPA TO-15)。
2. 实验室分析
· 重金属分析:滤膜微波消解(硝酸+氢氟酸),ICP-MS定量(HJ 657)。
· PAHs检测:加速溶剂萃取(ASE)+硅胶柱净化,HPLC-荧光检测器分析(HJ 647)。
3. 数据质量控制
· 标准物质:使用NIST SRM 1648a(城市颗粒物)校准仪器。
· 平行样与空白样:每10个样品插入1个平行样,偏差≤10%。
五、费用与周期
检测项目 | 费用范围 | 周期 |
PM2.5连续监测 | 设备采购:30万-100万元/套 | 实时数据(月度报告) |
SO₂/NO₂/臭氧自动站 | 运维费用:5万-20万元/年/站点 | 实时数据 |
VOCs全分析(GC-MS) | 8000-20000元/样 | 5-7个工作日 |
重金属检测(ICP-MS) | 5000-12000元/样(8项) | 3-5个工作日 |
应急监测(移动车) | 1000-5000元/点位 | 即时出结果 |
六、实际应用
1.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
· 京津冀地区PM2.5溯源:激光雷达监测显示区域传输贡献率>30%,推动联防联控。
· 臭氧污染预警:DOAS系统监测O₃峰值>200 μg/m³,启动应急减排(如加油站错峰卸油)。
2. 工业区污染源解析
· 钢铁企业PM2.5成分分析:ICP-MS检测Fe、Zn富集,占比>20%,指导除尘改造。
· 化工园区VOCs排放:GC-MS识别甲苯、二甲苯为主,推动泄漏检测与修复(LDAR)。
3. 交通污染治理
· 道路扬尘监测:β射线法PM10>150 μg/m³,实施道路洒水频次加倍。
· 柴油车黑碳(BC)检测:Aethalometer监测BC浓度,推动国六柴油车普及。
4. 健康风险评估
· 苯并[a]芘暴露:年均浓度0.002 μg/m³(超标2倍),建议敏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。
七、注意事项
1. 采样点布设:
· 按《HJ 664-2013》选择代表性点位(避开局地污染源,距道路>50 m)。
2. 仪器校准:
· 每周用零气(高纯N₂)和标气校准(如50 ppb SO₂标气),误差≤±2%。
3. 数据解读:
· 结合气象数据(风速、湿度)分析污染扩散条件,避免误判本地排放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