振动测试是通过模拟产品在运输、使用或安装过程中受到的机械振动环境,评估电子电器产品结构的完整性、元器件连接的可靠性,以及功能稳定性,确保其在真实场景中不发生失效。
一、概述
定义:
振动测试是通过模拟产品在运输、使用或安装过程中受到的机械振动环境,评估电子电器产品结构的完整性、元器件连接的可靠性,以及功能稳定性,确保其在真实场景中不发生失效。
分类:
1. 正弦振动:固定频率或扫频测试,验证共振点及结构疲劳强度。
2. 随机振动:模拟实际环境中的宽频振动(如运输颠簸、机械运行振动)。
3. 冲击测试:验证产品承受瞬时高加速度冲击的能力(如跌落、碰撞)。
重要性:
· 可靠性验证:避免因振动导致焊点断裂、螺丝松动、显示屏脱落等问题。
· 合规性要求:满足国际标准(IEC 60068)、行业标准(如汽车电子ISO 16750)。
· 成本控制:提前发现设计缺陷,减少售后维修及召回风险。
二、检测标准
1. 通用标准:
· IEC 60068-2-6(正弦振动):频率范围2-2000 Hz,加速度1-100 m/s²。
· IEC 60068-2-64(随机振动):功率谱密度(PSD)0.001-2 g²/Hz。
· MIL-STD-810G(美国军用标准):包括运输振动、爆炸冲击等严苛条件。
2. 行业标准:
· 汽车电子:ISO 16750-3(振动频率5-2000 Hz,加速度20-40 m/s²)。
· 航空航天:DO-160(机载设备随机振动PSD最高0.2 g²/Hz)。
· 消费电子:GB/T 2423.10(中国,模拟运输振动条件)。
3. 特殊场景标准:
· 海运包装:ASTM D4169(模拟集装箱运输振动频谱)。
三、检测设备
1. 核心设备:
· 电动振动台(如LDS V9系列、苏试SMC-1000):
o 推力范围:100 N(小型PCB)至100 kN(重型设备)。
o 频率范围:DC-3000 Hz(随机振动)、DC-5000 Hz(正弦振动)。
o 加速度范围:±100 g(正弦)、±40 g(随机)。
· 液压振动台:用于大载荷(如整车零部件测试)。
· 冲击试验机:模拟半正弦波、后峰锯齿波冲击(加速度最高10,000 g)。
2. 辅助设备:
· 控制与采集系统:
o 振动控制器(如m+p VibRunner)、加速度传感器(如PCB 352C系列)。
· 夹具工装:定制铝/钢制夹具,确保样品刚性固定。
· 数据记录仪:监测振动过程中电压、电流、温度等参数。
四、检测流程
1. 样品准备:
· 安装状态模拟:如车载设备按实际安装角度固定。
· 传感器布置:加速度计贴附于关键部位(如PCB、外壳连接处)。
2. 测试步骤:
· 正弦振动测试:
1. 扫频测试(如5-500 Hz,1 oct/min):寻找共振频率点。
2. 驻留测试:在共振频率点持续振动(如10分钟)。
· 随机振动测试:
3. 设置功率谱密度(PSD)曲线(如0.04 g²/Hz @ 20-2000 Hz)。
4. 持续测试时间:根据标准(如1小时/轴向)。
· 冲击测试:
5. 设置波形(半正弦波、11 ms持续时间,加速度50 g)。
6. 三轴六方向冲击(每方向3次)。
3. 功能监测:
· 持续通电运行,监测功能异常(如通信中断、信号失真)。
4. 结果判定:
· 合格:结构无损坏、功能正常、无元器件脱落。
· 不合格:如焊点断裂,需优化结构设计(如增加加强筋、点胶加固)。
五、费用与周期
1. 费用构成:
· 实验室自测:
o 设备成本:电动振动台约50万-500万元(根据推力与频率范围)。
o 夹具定制:5万-20万元(复杂结构样品)。
· 第三方检测:
o 单次测试费:
§ 正弦振动:5000-2万元(视时长与频率范围)。
§ 随机振动:1万-5万元(含PSD谱分析与报告)。
§ 冲击测试:3000-1万元(每轴向)。
o 认证费用(如ISO 16750):3万-10万元(含全套振动测试)。
2. 周期:
· 常规测试:3-10个工作日(视测试类型与样品数量)。
· 认证流程:4-12周(含测试、整改及报告审核)。
六、实际应用
1. 设计验证:
· 案例:某车载导航仪因PCB固定不足,随机振动中发生内存条松动,通过增加螺丝+胶水双重固定解决。
2. 质量控制:
· 生产线抽检:对批量产品进行5分钟快速扫频测试,拦截装配不良品。
3. 运输安全评估:
· 案例:某智能音箱包装在ASTM D4169测试中破损,优化缓冲材料后通过测试。
4. 行业准入:
· 汽车电子:必须通过ISO 16750-3振动测试(如车载充电器)。
· 军工设备:强制满足MIL-STD-810G中卡车运输振动谱。
七、注意事项
1. 夹具设计:
· 避免夹具共振频率与测试频段重叠,防止数据失真。
· 采用有限元分析(FEA)优化夹具刚度。
2. 安全防护:
· 测试时设置紧急停止按钮,防止样品飞脱伤人。
· 高频振动时注意噪声防护(>85 dB需佩戴耳塞)。
3. 数据分析:
· 使用傅里叶变换(FFT)分析频域响应,定位共振点。
· 对比测试前后关键参数(如阻抗、电容)变化。
4. 失效分析:
· 对失效样品进行显微观察(如SEM分析焊点裂纹)、X射线检测(BGA焊球空洞)。